自从“双创”的号召,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创业的潮流。近几年来也冒出过许许多多的红极一时的创业项目,但久而久之,它们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就像是大海偶然掀起的浪花一样,出现时多彩多姿,消失后无迹可寻。
在梦想家孵化器里,有名不经传的小公司,也有名噪一时的好项目。在实际接触之后,他们并没有给我想象中的那么严肃,反而都是一群挺平易近人的家伙。坎坎坷坷地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。

即使你在某一个领域红了火了,但这并不代表你能在这个领域很好的生存下去,反而会招来更多更大的危机。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,互联网公司在抓住风口后,很容易就可以乘势而起、一飞冲天,同样的也很容易飞不好,摔个头破血流。
有些创业公司之所以一炮走红,一是因为他们的项目让人们感到新颖,二是因为他们的宣传手段十分高明。当你出名了,所吸引而来的流量也会大大增加,这对创业公司来说这可是快速发展的机会。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先人一步就会有极大的优势。
但若是羽翼尚未丰满,就像是被飓风吹走的雏鹰,生死全看天命。创业公司同样也是如此,客户一下子增加过多,很容易就会打乱掉公司原本的工作节奏。若只是因工作量过大而导致拖延,那还情有可原,可若是导致了工作失误,那就凉了用户们对你热情。
而且,人们喜欢的,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。创业历程中,比较悲催的事是什么?那就是,团队耗费大量的时间,废寝忘食、排除万难地做出了一款高质量的产品。却发现,根本就押错了用户的“痛点”,无法令用户持续使用,最终走向沉寂。
就如同当时红极一时的O2O模式,大批以家庭为主要消费场所的上门服务营运而生,但是到最后存活下来的却没有几个。那是因为有很多服务其实不需要上门,比如上门洗车、上门保养。虽然听起来感觉是挺方便的,但是这种一年没几次的事情,商家只能靠低价补贴来吸引用户,可这样是培养不出用户对你的忠诚度的。
说到补贴,“补贴大战”是很多创业公司采取的抢夺市场的方法,尤以在交通和生活消费领域的烧钱最甚。就连Uber的创始人卡兰尼克,都忍不住要吐槽中国市场太奇葩:“我们在美国是盈利的,但是我们在中国一年用于补贴就损失超过10亿美元!”
用钱买来的用户,最终也会因为你的没钱,而离你远去。补贴就像是一个无底洞,你若是降低了额度,便会引起用户们的反感。可是你若不降低,先不提还能不能敌过那些龙头企业,自己的公司能不能活下去也是一个问题。
成功的市场人员都知道要注重培养用户的“粘度”。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,制作精良的产品,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体验,用户粘性自然不差。若自身产品没有“粘性”,那只能想烟花一样,灿烂一时。
梦想家的创业者们都明白一个道理:创业创的不仅是“业”,更是“人”,培养高管、培养员工,更是磨练自己。在创业这条艰辛的路上,没有一颗经历风霜而变强大的内心,是无法走到最后的。只要那些不畏寒冷度过严冬的人,才能会笑迎下一个春天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鞋博士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.